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林和安的个人主页 > 印刷理念 > 促进两岸四地印刷文化交流

促进两岸四地印刷文化交流

——首次两岸四地印刷同业交流联谊会在台北圆满举行

作者:林和安

发表于《印艺》2003年第1总第229期

2002年12月20—21日,首次两岸四地印刷同业交流联谊会在台北举行。这是两岸四地印刷界的一次盛会,内地代表团一行8人,由中国印刷协会武文祥理事长带队;香港印刷业商会何家铿理事长及叶裕彬监事长出席,香港印艺学会李春霖名誉主席,林和安公关总监及李育才执委出席;澳门印刷业商会麦志权理事长出席;台湾区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作为东道主,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尽心尽力、功不可没,公会理事长袁荣华及黄毓麟、吕进发、严长庚、张和雄等理监事出席,大会议特邀请李兴才教授、许瀛鉴教授、魏尚敬教授、许铭裕总经理列席。

交换纪念品 大会现场

两岸四地同业交往十多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四地印刷界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在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其在资源、资金、人才、市场、科技、管理方面的互补性,以提升中华印刷的竞争力乃此次交流会的宗旨和目的。

此次联谊会达成以下共识:

1、一致同意定期举行两岸四地印刷交流联谊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两岸四地有关印刷团体轮流负责组织和主持。下一届会议将于2003年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

2、为了使交流联谊会活动规范有序、长期发展,拟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负责起草联谊会活动规程,提交下一届上海交流会时审议通过;

3、相互组团参观访问,以交流经验信息增进友谊,按实际需要不定期实施;规划举办印刷技术、印刷业发展策略及印刷史、印刷术语标准化与汉字等学术方面的研讨会;

4、研讨两岸印刷教育及人才培养互访等活动;

5、加强印刷社团、媒体相互间交流。

交流会日常联络工作由四地有关印刷社团指定专人互相联系。

武文祥团长讲话 黄毓麟讲话

振兴中华印刷技术是共同的历史责任

印刷术和载体的纸张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两项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做出了举世公认的伟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我国第一次印刷技术革命。如果说上世纪从铅排铅印到电脑排版和胶印是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的话,那么本世纪之初的数字印刷和网络出版的进展将是我国第三次印刷技术革命。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创造,汉字电脑排版技术 20世纪中叶,电子电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开始用电脑处理信息,包括资料、文字、图形、语言等等。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采用的是拼音文字,一般字母只有几十个(英文为26个),字形简单,容易实现文字处理。而我国汉字是一种方块字,结构复杂、笔划多、字数多,字体也多,印刷用的汉字字模数量超过65万个,其对应的存储量超过200亿字节,比西方信息存储量高出上万倍。在当时,为解决最基本的汉字信息处理及与外文兼容这一世界性公认的难题,以王选院士为代表的科技攻关小组花了近20年时间,不仅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而且还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现在已有100多家报纸实现了采编、组版、输出、远传、检索一体化的流程管理,电脑排版系统的日文版已进入日本市场,西文版也已进入欧美市场。

数码印刷(Digital Printing) 从广义来说包括印前到印后的全过程,还涉及网络化、跨媒体等方面,从狭义的观点则指实施数字化印刷的印刷设备系统。目前,数码印刷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印版,由电脑把信息直接输送、记录到载体上的全数码印刷机,英迪果(Indigo)、蔡康(Xeikon)、施乐等为此类代表;另一类是带有印版的半数码化印刷机,此类代表以海德堡为首,现已扩展曼罗兰、高宝、小森等几乎所有胶印机制造商。

对于全数码印刷来说,消除了印版和胶卷,信息在印刷过程中是可变的;可以随时间、地点、材料的不同安排作业,生产周期短,可以实现按需印刷,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对于半数码印刷来说,不同之处在于仍然使用印版,目前,此类印刷机采用的是数码式直接成像技术,其典型代表是海德堡的SpeedMaster DI与QuickMaster DI 系列。数码印刷作为一种新兴的印刷形式,在市场所占的份额正在逐年增长。

电脑直接制版(CTP) 从广义数字化印刷来看,CTP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CTP始于1995年德鲁巴推出,比数码化印刷系统大致晚5年,从其发展来看,其速度与热度似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据美国NPES主席介绍,2000年CTP系统在美国安装应用为1240台,估计今后5年中每年将以39%的幅度增长;德鲁巴在全球的销售量据称已达4000台。

网络出版在几年前是由“基于Web的印刷出版”和“以Web为媒体的出版”两个概念组成,现在已统一为“基于Web的跨媒体出版”。

随着IT的发展与渗透,印刷业与信息业的界限已在起变化。印刷业正朝着兼具“制造业”和“信息业” 双重性的独特产业转变,并且不断强化“信息交流产业”的形象,以“知识附加值”来确立竞争优势。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发展成为除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以外的第四种媒体。出版印刷业在传统纸媒体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向跨媒体发展,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多次输出(R.O.O.M)和数码化资产管理(DAM),乃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印刷业既是高新技术、知识的服务行业,也是高生产力的制造行业,与知识和信息紧密相联。知识经济已构成经济发展的主体,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印刷业不可能不变,也不可能不走合作发展的道路。

笔者曾有幸参加过200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加上此次台北印刷交流会,深为这些奔波劳顿的印刷人那种以振兴中华印刷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所感动。

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岸同文同宗、同根同源,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然而在文化上却有明显的融合、同一性。台湾文化虽有自身特点,但它的根在内地,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两岸同胞同种同文,中华文化植根于两岸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华文化的特性。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可以改朝换代、可以有外族入侵,但强烈的统一意识是最富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也是中华文明最厚重、最崇高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种强烈的统一归宿意识,传承几千年,不以时间的延续而淡漠,不因朝代的更迭而动摇,已成为深植在每个国人内心深处的价值标准和政治理念。这是不可撼动的两岸走向统一的文化基础和必然。

加强两岸四地印刷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以汉、唐时期的开放心态,容纳对方,抛弃闭关自守、狭隘的自我本土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促进两岸共同文化交流。

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中国印刷业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互补,整合资源、迎接挑战;如何依靠高新科学技术搞好、搞活企业,使其在竞争中有所作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有句老话: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在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两岸印刷界应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促进政治改革,进而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李兴才教授讲话 林得金先生讲话

拓展网络空间 促进两岸四地印艺交流

当前国际印刷技术发展的主流是数码化、网络化,而且是从印前贯切到印后,形成综合化、流水化,所以越来越强调工作流程(不仅是生产流程,还包括管理流程)的电子化、科学化和一体化。因此,也就出现了专门为此进行研究的国际组织CIP3(现在又发展到CIP4)。互联网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印刷业来说,不仅区域化、本土化的观念已被突破(如一些国际大印刷企业已来华开展业务),而且行业的生产结构与服务目标也随着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如小批量化、个性化、按需化等。在目前“三通”未果情况下,网络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通畅的渠道。

中国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在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会前接受专访的发言中指出:“我国印刷业目前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管理落后、劳动生产力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从整体上看,我国印刷行业的产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很难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局面,更谈不上落实江泽民主席提出的‘走出去’的要求”。“走出去”此话简短,但却包含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题目。此次台北两岸四地的印刷交流会是两岸五十多年来第一次在台湾举办的此类交流活动,不就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最好实践吗?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带给企业的是无穷的商机,让企业能抓住机遇与时代一同腾飞;带给个人的是自由广阔的信息天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印刷技术、信息的跨地域传播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伴随着数码化、网络化印刷时代的到来,网络促进印刷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香港印艺学会网站(www.gaahk.org.hk)和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com.hk)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