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某些重要的观点和态度问题 这本书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和客观叙述事实的表达方式,与现在流传的功法修炼,完全不同性质。为了便于叙述,为了使读者较易于理解,在叙述主题之前,有必要对某些重要观点与态度问题,先作一些检讨和说明。 一、 书本外的逻辑问题 从这一节的标题就可以知道,这一节不是要讨论如何认知与思考的逻辑问题,而是想要说明,在思考的后面,还有许多无形存在的支配思考的东西。 例如有人生意做不好,这很可能有许多原因,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远因,有近因;有看得见的,有没有见到的;有当事人可以掌握的,有当事人无能为力的。因为本来就相当的复杂,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般正常的情形。但在另一方面,听说现在常见到一种现象,好些遭受挫败的当事人,什么原因都没有看到,却只看到自己办公桌的方位不对,或者只是想到自己的流年不利与运气不好。 由这个例子来看,当事人的认知和判断是逻辑思维,他所以得出与事实全不相关的结论,就是有许多无形的因素在支配他的思考和看法。 如果我们以眼睛看事物来表示一个人认知和判断的过程,那许多影响和支配看法想法的因素,就好比是一副有色和变形的眼镜。许多人都无形中有这样的一副眼镜,每一个人的眼镜各不相同,这副眼镜变色和变形的情形也常有改变。 我们可以较粗糙的用「态度」或「心态」来表达那副支配个人看法的眼镜。这「态度形成」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本书后面,我们可能会谈到「书本外的心理学」,可能在许多地方,这「书本外的逻辑问题」与「书本外的心理问题」常会碰在一起。 如果对这个「书本外的逻辑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我们会发现许多人的脑中,尽装的是些不实在的「知识」。如果能够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便可知道,反省是一种智慧,如果对自己的心态有反省的能力,能够去掉那副无形的眼镜,就可能是一生中最大的进步。一个人如果不能反省,可以说真实的人生还没有开始。 我在以前的著作中,曾经谈到「雷公打雷」这个比喻。这意思是说,告诉一个人「天上有个雷公在打雷」,他的脑中便产生一个雷公,日后这就是他的知识,他的成见,甚至于和他的自尊心也连在一起,这时候如果有人对他说,不是雷公打雷,或者,甚至于说根本就没有雷公,他会听不懂,甚至于会有反感。 不管有没有雷公,这种「雷公打雷」的知识却是非常的普遍,不仅是那些迷信的领域,即使是在好些学术方面,也都可以见到这种「雷公打雷」的影子。 由这个「雷公打雷」的比喻,可知我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一般人非常容易接受虚伪不实的东西,却不能够明白真实的道理。在这本书后面,对这种情形还有更深更广的分析。这里要说明的,探讨这些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态度问题,似乎有点离开本题,显得有点迂腐,还可能对许多方面有所冲突,但我觉得我是该这样做,因为现在充斥的是许多迷信和虚伪不实的传说,为什么会「集非成是」,这根源还是在人的心性之中,把这种情形说清楚了,使人能够有反省自己的能力,如此方能离开虚妄,然后才能够接纳真实的东西。 这「生命自主的再进化」,对现在和未来的每一个人都大有关系,真是天大的福音,我们希望先有少数智者能够理解,如此逐渐推广,使这个对个人对人类最有意义的生生不息的事业能够发展,所以这样迂腐的来讨论这「书本外的逻辑问题」,希望有机会读到这本书的读者,都能够远离虚妄,明白这本书所讲的事实和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