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俚语之起源

闽南语来源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一带,是谓称晋人所使用的河洛语。唐朝末年,中国已进入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年代,战火在中原大地到处燃烧。农民遭受战争的祸害,不得不背井离乡,纷纷向南迁涉。固始县的王审知丶王潮丶王邽三兄弟带领大批的流民,投靠王绪为首的武装集团,取得保护。不久内部权力斗争,王绪被部下杀死。将士们推荐王潮为王,在中原站不住脚。他们带领众部下及依附他们的家属,亲戚朋友以及大批流民向南转移,进入福建闽夷地区。他们披荊斩棘,开山造田,渐渐在福建站住脚。后逐步向气候较好,土地比较肥沃的闽南发展。唐朝为聚集力量,收买人心,任命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管理闽南一带庶务。梁开平三年即公元九零九年,正式封王审知为闽王,后人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

居住光州固始一带的老百姓是晋人的后代。他们随王审知迁移到闽南一带,耕田牧魚,从中原老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促使闽南一带经济很快地发展起来。为纪念家乡,将在泉州附近入海的大江称为晋江。将泉州背面的大海湾称为洛阳江。唐开元年间,泉州开始拓城,到五代节度使留从效时期,已成规模。因为泉州区域象一条鲤鱼故名为鲤城,市区里种满梧桐又名刺桐城,古称温陵。此后滨海的泉州逐渐开辟向外贸昜,成为东南沿海的大港口。对外开放,繁荣了闽南经济。由河洛语演变来的闽南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逐渐产生闽南文化。其中闽南俚语以生活习惯丶民俗文化丶气候变化丶天文地理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独特丶幽默,贴近現实,作为间歇语表达出来。其含意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世代相传,形成闽南语言文化特色!

随着闽南人口的对外转移,闽南语在台湾丶日本丶东南亚以及西方国家的华人区中,颇有一定影响。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的今天,世间万物加速了新陈代谢。闽南俚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在民间中流传下来,成为闽南当地人民喜所乐闻的语言,甚为宝贵。如果后代再不发掘,恐将失传,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将是一种损失,殊为可惜也!

甘瑞 二零一三年七月八日于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