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孝”有关的俚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孝字,就是由老人的老与子女的子共同组成的一个字,要表示的也就是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百善孝为先,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在尊老敬老方面十分看重。《诗经》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有关孝顺的俚语,当然也是数不胜数,比如父母饲咱生,咱饲父母老手抱孩儿时,才知父母时。这些都是形容当父母的不容易,需要好好孝敬父母,当我们年纪大后,就知道为人父母之不易。当然,也有形容不孝顺父母的,饲囝无论饭,饲爸母就算顿,这些俗语很容易就能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

做父母的不能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幸猪夯灶,幸囝不孝就很好的说明了溺爱孩子的后果。溺爱也就是过分的爱护,妨碍了孩子自身的成长,以及试图做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比如说对孩子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包办替代,使孩子不懂得劳动的愉快以及无法自己照顾自己。

溺爱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也是唯一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走上社会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一句老话,做父母的都是为孩子好的,总是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但这种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 “爱”成为“溺爱”,切不可由父母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