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闽南文化,共筑中华文明

clip_image001

《闽南俚语》画册

林和安:大中华印艺网创办人

主持人:香港数码协会邓满球会长/香港海峡出版社李育才社长

林先生,恭喜你今次闽南俚语画册获得优异奖!请你介绍一下创办《闽南俚语》网站(www.cgan.com.hk)和出版画册的原由?

我很高兴《闽南俚语》画册获得评委认可,十分荣幸地获得优异奖。今次参赛的《闽南俚语》画册是由香港大中华印艺网和台湾健豪印刷合作制作,共同参赛,是海峡两岸闽南人同根、同源、同语、同风、同俗,血脉相连的标志。

我从事电子贸易与网站营运两个行业。一九六二年由福建闽南移居香港,五十多年来从学校到社会,爱港、爱国、爱家乡情节扎根于心,积极参加各项社团义务活动。2006年就在《中无通讯》第38期发表了《为“龙芯”说“不”叫好》(http://www.cgan.net/cganself/founder/?p=309)的爱国文章,激发香港特区电子工作者爱国激情,分享振兴民族伟业的体验和感受。

clip_image003

《为“龙芯”说“不”叫好》

2012年8月我在香港奎霞同乡会乡亲父老鼓励下,创办《闽南俚语》网站。期望用当今流行于大众的图说《闽南俚语》方式,在闽南人中传承闽南文化,在华人中推广闽南富有哲理的文化,促进两岸四地及海外闽南同胞的交流机会。以绵薄之力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落实,表达大部分旅港福建乡亲多年来一路积极自力更新,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更多文化认同和理念相同的机会与行动,更有效、更丰富地借用老人智慧来实现中国梦。

邓满球会长:

您可否讲一讲闽南语及其发展的情况?

林和安:

闽南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从五胡乱华之后分批南迁,主要分布在福建漳州、泉州、厦门、龙岩、台湾和温州东南部,所说语言被称为闽南方言或闽南语。

闽南语原称“河洛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闽南语曾是中国唐朝和北宋时期的官方语言。唐朝末年是中国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年代,中原人为躲避中原的内乱与战乱,分别在唐朝末年和北宋末年大规模迁徙到福建南部,让河洛语在福建生根、开花、结果,并渐渐演变为保有中原古代语文的闽南语。随着闽南人口的对外转移,闽南语在台湾、日本、东南亚以及西方国家的华人区中占据一定位置,形成一定影响。

闽南俚语是闽南当地人民喜闻乐见,民间流传广泛,由于保有唐代诗词韵,所以其文化寓意丰富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奇葩,甚为宝贵。但随着社会进步,人群迁徙与流动加快,方言之一的闽南语,特别是闽南俚语正在从华语普通话社会主流中淡出,后继乏力显现。如果我们不进行发掘、整理,恐将失传,将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的一种损失,殊为可惜!

李育才社长:

久闻你电子行业出身,担任香港印艺学会公关总监数十载,对两岸四地印刷行业广有人缘,创办有《大中华印艺网》,现在潜心于《闽南俚语》频道,可否与我们分享个中乐趣?

林和安:

我自60年代投身电子行业工作,从事PAL彩色电视维修、训练工作,对香港、新加坡 PAL 彩色电视行业建设曾尽过一分绵力。年轻时,喜欢在电子杂志发表文章,对印刷出版深感兴趣。1984年认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电视技术》杂志程广环主编,计划合作办《电视技术(海外版)》。为增加对印刷技术的了解,于一九八四年加入香港印艺学会。因热忱参加会务,在一九八六年底应时任香港印艺学会主席余鸿建之邀,获选为一九八七年执行委员会迄今,一直负责两岸四地/华语地区公关联络事务,担任公关总监已逾二十七载。

1999年3月,在台湾印刷界泰斗李兴才教授的激励与支持下,创办《大中华印艺网》(www.cgan.net),从而开启了中国印刷行业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互联网新时代,推动印刷工业进入数码化、网络化的新发展路径,发布最新信息。

2012年7月,在香港奎霞同乡会与乡亲聊天,香港奎霞同乡会创会会长林华樑谈起闽南文化,担忧闽南文化再不发掘,唯恐后代失传,将是中华文化损失。在堂兄林华樑及乡亲鼓励下,2012年8月在《大中华印艺网》上专辟《闽南俚语》栏目,以图说《闽南俚语》为传播闽南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力图用正能量的《闽南俚语》为核心来传播闽南文化和感化特色,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提升大众的道德质素。

clip_image005

林和安于毕昇像前

邓满球会长:

在闽南俚语网站建设中,有哪些困难呢?

林和安:

首先在资料收集方面,我们希望囊括两岸全部的闽南俚语、俗语的资料。起初与堂兄林华樑一起先在互联网寻找相关资料,赤手空拳地用愚公移山精神,开始《闽南俚语》的万里长征。80高龄的堂兄干劲十足,使我深受感动,立志集众人之力,在有生之年为我们闽南文化传承尽量多做点工作。

2012年10月参加TIGAX12台北国际印刷机材展时,向台湾印刷业朋友介绍闽南俚语网站的开通及意向。在TIGAX 12印刷传播科技研讨会晩宴上,中华印刷科技学会黄义盛理事长盛赞这件事情意义重大,并表示一定鼎力支持,还主动介绍《台湾谚语的智慧》作者、稻田出版有限公司东主李赫先生给我相识。向李赫先生讨教与交流后,他对图说《闽南俚语》的方案十分认同和钦佩,并表示鼎力支持。他非常了解由传统闽南俚语长篇文字解释,浓缩短句及绘制成图画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必须对闽南俚语理解深刻并融彻意境,才能有所表现。

台湾印刷出版界朋友对老祖宗留下文化的重视和热爱,让我惊喜与感动至极。回香港后陆续收到黄义盛理事长精心收集的台湾方面俚语资料及李赫先生《台湾谚语的智慧》系列丛书电子版的大作。随后台湾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陈政雄先生邀请台湾画家对闽南俚语画图的构图、对闽南俚语建设上提出了价值非凡的优化建议,并答应在俚语集册时为全册文字审阅。台湾之行大量、丰富的参考资料收获及好友鼓励,使我更有自信,并立誓坚持到底。

在建设过程中,获知厦门大学中文系周长楫教授是闽南方言专家,立刻与他取得联系。周教授知香港乡亲热心弘扬闽南文化,发挥其正能量,非常感动,并受邀指导对本站所收录的闽南俚语内容进行优化。

在闽南俚语画册设计过程中,多年挚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强教授出手相助,对整个画册的设计、编排、印制管控等提出了大量建议与指导,使画册最终成功呈现在大众眼前,获得行家高手的一致赞誉。

闽南俚语网站建设得天时地利人和,在两岸学者、朋友及香港奎霞同乡会乡亲鼎力支持下,尽管工作艰难,但发展非常顺利,远远超过预期目标。

李育才社长:

你家乡学校也采用闽南俚语教育吗?

林和安:

福建老家的奎霞中学,由华侨们捐资三千多万元建设而成。2012年12月奎霞中学成立二十周年华诞校庆时,180多人的各地华侨组团回乡参加庆典。为给庆典增光添彩,我在香港奎霞同乡会乡亲的建议与帮手下,将最初制作的一批闽南俚语图解印刷后带回家乡,供校庆展出时学校学生及乡亲学习交流。奎霞中学张温情校长大力支持,整个展览以闽南俚语为载体,在弘扬闽南文化之中,还提炼出闽南文化的精髓,加强对学生传统的道理教育。这个展览也为今后建设闽南俚语频道提供了信心与动力。暗暗激励自己,努力将闽南俚语文化宣传做好,让更多的人了解闽南文化,继承与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精神文明的精粹。

clip_image007

奎霞中学闽南俚语图片展

邓满球会长:

今后在闽南俚语网站建设上有何进一步的打算?

林和安:

在两岸朋友、香港乡亲鼓励支持下,闽南俚语频道将继续长征之路,第一步计划配图的俚语已达300余幅,目前200多幅已完成上网,希望2014年圆满完成第一步计划。在宣传及推广方面,宣传闽南俚语的单张广告已印至第四版,以林以哲兄为代表的众乡亲,热心地在香港、内地各社团义务派发,他们为推广闽南文化的热情是我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在网站载体上,为满足年轻一代手机客户端的新需求,适合Android/iphone 平台已经面市。有好友建议将内容采用传统印刷方式复制,以增加俚语的影响力及文化价值延续。奎霞中学二十周年校庆后,我曾将闽南俚语的内容做了100余本画册,采用个性化印刷方式赠送给乡亲父老,开启了闽南俚语画册参加数码印刷大奖的前奏。

在印刷界打拼的福建乡亲,十分支持我建设的闽南俚语网站,特别上海柯式印制有限公司林文京董事总经理,环球印刷有限公司许清耐董事总经理都表示在《闽南俚语》集册出版印刷时会鼎力协助。为坚定闽南俚语建设的决心,目前我已向香港政府申请到书号。但我个人更希望闽南俚语能在台湾、内地印刷出版。

clip_image009

香港奎霞同乡会俚语工作坊

李育才社长:

你几十年经历颇富的传奇,你最想告诉广大朋友些什么?

林和安:

我一生喜欢参于众多社团活动,但个人认为这种公益事业是非常欢乐之事,也是最有价值的体会。就像在大中华印艺网建站之初好友李兴才教授的赠词“尽心尽力不计得失,吃亏是福与人为善”。

clip_image011

李兴才教授赠词

邓满球会长、李育才社长:

感谢你接受采访,期待闽南俚语一书尽快出版,大家共同弘扬和推广中华文化!

原文地址:http://live.china.com.cn/2013-11/11/content_6450615.htm

本文还在21CN央广网中华网焦点中国网中国日报网IT商业新闻网等多家知名网站转载。

【返回闽南俚语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