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化不够」的人

我在民国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年)出版的「人性分析新论」一书中,最后特有一章「意志哲学与浩然正气」,说明「人是宇宙进化伟大的成果」,但这一节,我们从另一角度来表述一些「进化不够」的现象。

人是一直在进化中,尤其是个别之间存在有极大的差异,但就一般情形来说,现在的人类仍然可以说是「进化不够」。

「进化不够」这种看法和讲法,当然是因为有「主动再进化」的事实,如果我们不能够「主动再进化」,光是叫喊现代人进化不够,实在没有意义。

这一节「进化不够的人」所列举的许多现象,几乎可以说是对现代人概括性的说明。我们所以如此的表述,乃是根据近年来对我所说「觉人」与许多开顶觉友的观察,知道这些「进化不够」的现象可因「主动再进化」而得以改善,才将这些现象列入这「进化不够」中来,在另一方面,这一节「进化不够」的内容也是选述一些有代表性的,当然无法对这「进化不够」的现象作较完全的说明。

1.健康程度不够:虽然在个别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这「健康程度不够」仍然可以说是一般的情形。一般人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对于各种感染的抵抗力都显然不够。人患病之后,身体会对疾病发生作用,以求恢复健康,但这对抗疾病的过程,并不是要把病完全清除,而往往是一种「过得去就算了」的情形,使得身体无形中留存有以往患病过程的影响,许多人有慢性病。在「心」方面也是同样情形,许多人都一直没有清除在心理方面遗留的问题,社会上精神病患日渐增多。这种对身心方面不能彻底清理的情形,正是「健康程度不够」的象征。

2.空虚:我用「空虚感」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心理状态,表达不同的气质和意识状态,这个名词很抽象,也有很大的范围,但如有了这个「空虚感」的概念之后,这种「空虚感」存在的情形就可以从个人心理状态和行为观察得到。

这「空虚感」有不同的程度,个别之间有极大的差异,一个身心健康程度极高的人,这空虚感可以说是「接近零」,一个空虚感极重的人,常在恐慌苦闷中生活,情绪不稳定,没有安全感,极端迷信,容易患精神病,免疫力与对疾病的扺抗力也较差。

这空虚感可能和遗传有关系,但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和后天环境因素更有关系。如果把人的成长用树来比喻,有些树可能根基稳固,有的树可能受风吹雨打而动摇了根基。人的心灵,尤其是在胎中与幼小时期更是重要,例如在胎中时,如母亲的心情与情绪有大的变化,对胎儿的心灵也会有大的影响。这方面的情形,在本书其它有关地方还会谈到。

人在离家求学或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如果这空虚感程度低,就比较能够经得起挫败与打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那许多精神病患与自杀者,经不起挫败与打击,多是空虚感重的人。我与熟人聊天谈到对幼儿的教育时,总常表示出如何注意培育幼儿的心灵,使其减低空虚感。

因为现代社会环境带给人极大的紧张和压力,同时许多人原本就有较重的空虚感,因而这空虚感也正是现代人的一项特点。这空虚感也可以因内在意识状态的改变而逐渐改善,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作好,许多心理疾病也不容易医好。

3.矛盾:潜意识中存有矛盾,这是普遍的情形。这潜意识中的矛盾,也和前面的「空虚感」一样,是我的说法。我从内在经验,对于人脑非常发达但不统一的情形,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人的脑发达到很容易自己欺骗自己,一个人开始认识环境,开始学习,以及以后成长的过程中,脑对事与环境的认知与思维的过程中,有能力自由选择,可以对许多矛盾冲突的或不明白的因素或情况「视而不见」,只是选择性的认知和思维,这可以说明人是不断的在「自欺」中成长。听说现在计算机也有这种过滤掉不相关因素的设计,但人脑却更是发达,那许多经选择掉的东西却都存在于潜意识中。这种矛盾虽是无形的存在,但也可以看为影响人心态的一种动力,这在本书其它有关之处还会谈到。

4.自欺:「自欺」「欺人」与「被欺」似乎是同一个系列中的东西,在个人心理和行为的表现中,彼此有密切的关系,在此可以「自欺」来代表这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

「自欺」可以看为「进化不够的人」普遍存在的特点,但在个别之间有极大的程度上的差别,有不同的表现。

因为这「自欺」的特点常常是不自觉的存在,因而许多人都觉察不到,但在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再留意观察,便容易知道这「自欺」的特性是普遍的存在。

一般人以自欺来满足自己,附会许多不实在的东西。一般人也以自欺的方式来求解决问题。愈空虚也就愈要自欺,甚至于有些人就希望有人来骗自己。

5.其它方面的表现:我在「意识自觉到生命自觉」那本书中,也谈到一些「进化不够的人」的心理特点,大要内容是说一切行为动机是为自己,但却以理想或其它理由来欺骗自己,假如人性能够进步一点,进步到知道自己的自欺和自私,而在与人发生问题时,能够提高到对彼此都好的层面,这人际关系便大不相同。那本书也谈到,在如此个人自欺的背境之下,不能希望现代的文化、思想和制度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我在其它书中,也谈到「王莽这个符号」,那王莽作为被「心结」所支配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代表。这「心结」形成可有不同的原因和情形,许多人都有这「心结」,这「心结」成为一种动力,使其精明现实,好斗善斗,但等到他做了皇帝之后,原先那「心结」的动力消散了,他只有坏事,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像这样从心性心理来解释许多政治上的表现,可以解答许多一般人无法解答的问题。由这个「符号」来看近百年来许多中外历史上的人物,便可知道「王莽这个符号」非常管用。如果再进一步对这「心结」所产生的「动力」与对他人的「感染力」有深刻的印象和认识,便容易了解,不能期望某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以理性和智慧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的行为在有形无形中是受他们「心结」的支配。由此可见这提升人性的重要性,当「进化不够的人」逐渐成为「再进化的人」的过程开动之后,美好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与世界人类和乐共处,才有真实的基础。

6.心理特点简述:各种心理特点是说不完的,在此我们只以「空虚」「矛盾」和「自欺」三者作为代表。这种说法未见于我的其它著作中,主要用意是要以这些心理特点来解说许多现象。一般读者如对这些心理特点有深刻明白的认识,也自然对许多现象容易了解。

这些心理特点,应该看为彼此关系密切的一个整体,例如,如果从「空虚」方面看,愈空虚就愈想要解答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愈空虚就愈是要自欺,那「空虚」「矛盾」与「自欺」三者是「进化不够的人」的本质,这在静态方面就表现为以自欺方式来解答与解决问题,在动态方面,那「自欺」就是一种冲动,或一种驱迫(drive),或一种需要(want)。我在「关于再进化的简要说明」那本小册子的序中就已曾说:

现在社会充斥迷信诈欺与误说,集非成是,多数人心灵空虚心理失常,因而这二者之间形成了热烈的「供需关系」。

这一节所说的这些心理特点,可用来解释近代社会许多现象,例如各地「新兴宗教」的盛行,社会上那么多人容易受骗,那么多人迷信等等,并不是说些什么就真有那么一回事,也不是那些教主真有如何的特别,而是有那么多心灵空虚的可怜的群众,他(她)们内在有种驱迫的动力,他(她)们要以自我欺骗与受骗的方式来求得满足。就此角度来看,他(她)们所接受的所信奉的,其内容、形式与说法,都不重要,都只是一种机会使他们接触到而已。因为这只是当事人的心理与心理动力的问题,如对那些教条或功法去解说与分析都不具意义。各位读者也只有从这心理的角度来了解,才能够对近年社会的许多现象获得理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